查看原文
其他

教育者应有怎样的“三观”?

教育者应有怎样的“三观”?

(作者:杨树亚;来源:江苏教育报)

教师怎样教学才能更加生动?学生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?教育者应该怎样为孩子营造幸福的成长环境、给孩子更美好的教育?

来看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校长、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杨树亚的看法吧!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这样的“三观”——

以“美”为核心的儿童观

儿童观决定教育的起点优雅而从容的童年生活,必须以“美”为核心,生发师生向光而行的动力。好的教育,不仅要凝聚美的生长外力,更要激活生命成长的美的内驱力。用美的外力濡染,用美的内驱力助推,生命才可能抵达“优雅”的姿态。

我用三句话表达对儿童的理解:

儿童是美的。童年,是人生最无瑕的时光,需要涂染最绚丽的底色。儿童,是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,提供怎样的舞台,就可能呈现怎样的精彩。以“美”为核心的教育,前提是认可“儿童是美的”。唯有如此,教育才可能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。

学习是创造美的。学习过程中,解释出来的知识没有生命,自然生长出来的知识一定充满灵性。以“美”为核心的教育,需要提供给儿童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样态。我们的追求是:提供给儿童创造美的学习。这样的学习追求场境的创设,让儿童学在现场;追求过程的打开,让儿童的学习可以看见;追求结果的多元,让儿童具有无限可能。学在现场、可以看见、无限可能,构成了“创造美的学习生活”新样态。

儿童的学习之美是不一样的。过多的规定性,可能让学习失去生机;丰富的选择性,将会让学习充满可能。好的课堂,要允许一部分人达成目标,一部分人生成精彩;童年,要允许一部分人站在起跑线上,也要允许一部分人寻找属于自己的“起跳板”。展现不一样的学习之美,是以“美”为核心的教育的原则。其内涵就是:帮助儿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“会呼吸”的路。

以“儿童是美的”为前提,以“学习是创造美的”为关键,以“儿童的学习之美是不一样的”为原则,构成了我的儿童观,以此去理解儿童,认识儿童,进而解放儿童。

以“慢”为核心的成长观

成长观决定教育的过程。教育是慢的艺术,生命成长是慢的过程。为儿童提供优雅而从容的童年生活,更需要以“慢”为关键,把准儿童生命成长的节律,不疾不徐,静待花开。

我同样以三句话表达对成长的理解:

生命是向上生长的。万物皆生长,世界因生长而充满生机。植物通过生根发芽开花结果,让自己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;自然人通过饮食运动学习探索,让身体变得健康,精神变得丰满。因为生长性,万物具有了存在的意义。儿童,是没有长大的人。因为“没有长大”,所以更具有生长的必要性;因为是“生命体的人”,所以不仅需要自然地生长,更需要社会性地生长。过优雅而从容的童年生活,首先要认可生命的“生长性”。

一切生长是有节律的。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节律的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,是大自然的生长节律;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是生命体的生长节律。学然后知困,教然后知不足,是学习的节律;从善如流,见贤思齐,是交往的节律。教育的慢生长,不是简单意义上的“慢下来”,而是从生命成长的规律出发,认识儿童,了解儿童,找到儿童成长的节律,并形成和谐的共鸣,进而奏出美好的乐章。这是强调生长的“过程性”

生命的生长节律是不一样的。生物的独特性,决定生长节律的多样性。植物有植物生长的节律,动物有动物生长的节律。同样是儿童,也会因为遗传、性格、饮食、环境、喜好的不同,而产生不一样的生长节律。支持儿童慢生长,就是要在把握生长性、寻找规律性的基础上,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,进而为其提供适合其生长节律的支持系统。打造优雅而从容的童年生活,需要看见儿童,看见儿童的生长过程;需要倾听儿童,倾听儿童生命的呐喊;需要助力儿童,助力儿童向四面八方舒展。这样超越物理意义上的“慢”,是富有节奏的,是饱含韵味的。这是强调生长过程的“差异性”

“生命是向上生长的”强调“生命的生长性”,“一切生长是有节律的”强调“生长的过程性”,“生命的生长节律是不一样的”强调“过程的差异性”,三者构成了我的成长观。

以“活”为核心的评价观

评价是一把双刃剑,评价观决定教育的品质。面对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,我们需要量体裁衣,因人而异,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孩子的校园生活“画像”。我们需以儿童观、成长观为哲学基础,寻找增值评价的校本化表达,从三个维度构建我们的评价体系:

“过程性评价”打开历程。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评价儿童的学习,更应该将目光前移,关注学习者全过程的体验。过程性评价,就是要关注学习者关键学习品质的培养,从提问的意识、提问的时间、提问的质量等维度,评价学生能否“善问”;从回答问题的逻辑性、清晰度,能否用例证回答、数据回答等维度,评价学生能否“慧答”;从学习现场学习者倾听的自觉、习惯、韧性、质量等维度,评价学生是否“乐于倾听”;从“敢于补答”的环节,评价学习者思维的广度、高度、深度等。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指标,不仅让儿童学习的过程得以打开,而且让儿童学习的品质得到涵养。

“描述性评价”关注差异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,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。好的评价,需要发现、呵护学生个体“独特的这一面”,或保护、发展学生群体中“独特的这一个”。因为个体具有独特性,所以就不能用“同一把尺子”去衡量。描述性评价瞄准学生个体有别于一般的元素,通过观察法、个案化的方式,选用文字、图画、照片、语音、视频等多元素材,描述特殊学生不同场境下的独特表现,全景式记录他们成长、变化的过程。这样的描述性评价,从学习者的个体表现出发,又助推学习者差异化地向上生长。

“终端性评价”数据驱动。不谈分数的教育,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马行空;只谈分数的教育,“面目可憎”,没有脱俗、难以致远。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并非要求我们放弃原始意义上的终端性纸笔评价,其目标是要增效。终端性评价旨在用数据调整教师的“教”,驱动学生的“学”。因此,我们无须谈“考”色变,也不能唯“分”定性,而是要研究考什么、怎么考、如何用,不断优化纸笔评价内容的针对性、形式的丰富性、过程的生动性、结果的驱动性,以便让教师的“教”更有目的、更加生动;让学生的“学”更加有效、更有生趣。

重要备课资料,点击下面链接可读——

1.在本号搜索资料的简便方法

2.部分重要资料

(1)小语各年级重要备课资料集锦(视频、实录、设计)

(2)初中语文各年级名师课例(视频、实录、设计)

(3)让你的作文脱胎换骨——名师教你写作文53讲

(4)小学数学名师课例第二十三辑(1226+36节)

(5)初中数学名师课例第三辑(65+39节)

(6)小学英语名师教学视频第二辑(53+99)

(7)初中英语名师课例第五辑(121+39)

(8)初中历史名师课例第一辑(27节)

(9)2023年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稿合集

(10)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集萃(共88期)

(11)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优课第一辑(18节+23套期末测试卷)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